【实用】生活中的数学日记4篇
一天的时间眼看就要结束了,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,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篇日记了。那么写日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数学日记4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生活中的数学日记 篇1
今天妈妈下去量身高体重,她的体重是49.3公斤,她的身高不矮也不算太高,有162厘米。妈妈说,这是个数学问题,可以写在数学问题上。我就听了妈妈的话,把妈妈的身高体重贴了上去。然后,我看到还有一个数字是18.8,我问问妈妈中间那一排是什么意思。妈妈说,那是用身高和体重算出来的指标,说明妈妈的体型很正常啊。我终于明白了,原来这三样都是妈妈的指标。
我们生活里遇到很多的问题,都是用数学来说明的。例如身高,我有120厘米,弟弟有80厘米我就比他高了40厘米。例如年龄,爷爷62岁,弟弟2岁,爷爷比弟弟老了60岁。例如温度,过年那几天温度好低。有一天最低只有5摄氏度,最高只有10摄氏度,冻得直哆嗦。例如时间,今天就是20xx年2月20日星期六,现在是晚上8点。例如算数和排顺序,妈妈有一天走路10430步,在她的好友里面排第6名。还有体积,弟弟的浴盆装了满满一盆水,把弟弟放进去之后水就流出来了,等把弟弟抱出来之后,还差多少水才满,就说明那里就是弟弟进去之后占的地方。还有弟弟用奶瓶喝奶,奶瓶上有写着多少毫升,装了奶之后到哪个数字,就说明奶有多少毫升。我弟弟每次都要喝180毫升。嘻嘻。生活里面的数学可真多啊,我要好好研究他。
生活中的数学日记 篇2
今天,妈妈要上班,所以她让我去菜场买菜,中午自己做饭吃。
妈妈给了我一张20元钱,让我挑自己爱吃的。我先来到蔬菜区,见有一位阿姨在卖蘑菇。我想:家里有青菜,可以买些蘑菇来炒青菜。于是,我问阿姨:“这蘑菇多少钱一斤?”
阿姨笑眯眯的说:“这蘑菇不贵,2.5元一斤,你买几斤呀?”
“阿姨,我要两斤,那就是2.5×2=5元,20-5=15元。”我立即从口袋拿出20元给那位阿姨,并告诉她还要找我15元。
走呀走,我又看到了好吃的花菜,便迫不及待地跑过去问:“老板,花菜多少钱一斤?”
老板说:0.3元,你买几斤?”
我说:“买4斤,那就是0.3×4=1.2元。”我从口袋里拿出5元,告诉老板找我3.8元。
继续往前走,我又看到了我爱吃的西红柿。于是我问奶奶:“西红柿多少钱一斤?”
老奶奶说:“2.8元一斤。”
我说:“能便宜点,2.5元一斤,行吗?”
老奶奶说:“好,没问题,你要几斤?”
我说:“三斤, 2.5×3=7.5元。”
我从口袋掏出10元,并告诉老奶奶要找我2.5元。
今天我的收获真不小,不仅学会了算帐,还学会了讨价还价。
生活中的数学日记 篇3
数学来源于实践,生产和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事实, 人们生活最基本的方式衣、食、住、行,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,生活中的科学化、经济活动中的最优化,无不需要人们具有更多的能有效运用的数学知识、思想和方法.一元一次方程,虽说是最简单的方程,却颇为有用,这里列出了它在衣、食、住、行方面的用途,供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,密切联系实际,学有所得,学以致用,增强实践力.
一. “衣”
例1某服装店一天内销售两种服装,甲种服装共卖得1560元,为了构建和谐社会,乙种服装送到乡下共卖得1350元,若按甲、乙两种服装的成本分别计算,甲种服装盈利25%,乙种服装亏本10%,试问该服装店这一天共盈利(或亏本)多少元?
解:设这一天内销售的甲种服装成本为x元,乙种服装成本为y元,则有
x+25%x=1560,① 解①得x=1248.
y-10%y=1350,② 解②得y=1500.
∴销售额—两种成本=(1560+1350)-(1248+1500)=162(元).
答:该服装店这一天盈利162元.
二. “食”
例2一批食品,如果年初售出,可获利1万元,如果年末售出,可获利2.3万元.但需付仓储保管费1000元,同时年初售出后可以将本利一起用入周转,抵减银行贷款,银行贷款年利率为24%,问这批食品是年初还是年末售出为好.
解 设这批食品的成本为a元,若年初售出后抵减银行贷款,则利润和少付利息为:
(a+10000)·24%+10000.
所以有23000-1000-〔(a+10000)·24%+10000〕
=0.24(40000-a).
当成本费大于40000元时,年初售出最好;当成本费等于40000元时,年初年末售出均可;当成本费小于40000元时,年末售出最好.
三. “住”
例3.某房地产开发商对购房者可提供分期付款服务:首期付款3.2万元,以后每月付1000元,陈先生想用分期付款形式购买一套价值28万元的住房,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付清全部房款?
分析:设x个月付清全部房款.根据题意可有下面的等量关系:首期付款+以后每月付款和=28万元.
解: 设x个月付清全部房款.根据题意得:
3.2+0.1x=28
解得:x=248 即20年零8个月付清全部房.
点评: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,关键是找出包含问题全部意义的等量关系,然后列出方程.解出方程后,经过检验,就可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.另外在列方程时,要注意单位的统一.
四.“行”
例4.甲乙两人骑自行车,同时从相距6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,甲的.速度为17.5千米/小时,乙的速度为15千米/小时,经过几个小时甲乙两人相距32.5千米.
分析 本题容易漏解.应用两种情况讨论.
解 设经过x小时两人相距32.5千米时,
(1)相遇前两人相距32.5千米,方程为
17.5x+15x=65-32. 5:
(2)相遇后两人相距32. 5千米时,方程为
17.5x+15x=65+32.5.
生活中的数学日记 篇4
8月18日早晨,我报名参加了《南京晨报》的卖报活动。早晨8:00整,我和妈妈便来到了报社门口。
领报纸时,我问报社的阿姨:“阿姨,您好!我就是来领报纸卖的,请问要多少钱?”“7角钱1份,每位同学领15份。”阿姨回答说。我算了算报纸的本金:0.7元x10份=7元,0.7元x5份=3.5元,7元+3.5元=10.5元。我向妈妈要了10.5元钱,给了报社的阿姨,领了15份报纸,往地铁站走去。
来到地铁站,妈妈先给了我20元的零钱作为备用金。然后,我便开始在地铁出口处卖起了报纸。“《南京晨报》,1元钱1份!”我大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。在我的热情叫卖下,大约过了40分钟的时间,我就把15份报纸全部卖完了。
回家的路上,妈妈问我:“宝贝,这天你一共挣了多少钱呀?”我数了数口袋里的钱,一共34元,又在心里算了算:34元-20元备用金-10.5元本金=3.5元。我大声告诉妈妈:“我算过了,这天卖报一共挣了3.5元钱。”妈妈说:“不对呀?1份报纸0.7元,卖出去时就是1元钱,1元-0.7元=0.3元,0.3元x15份=4.5元呀!怎样会少1元钱呢?”这时,我才想起来,在卖报时,有一位叔叔拿了1份报纸,还没给钱,就急匆匆地走了。
透过这天的卖报活动,我发现:原先生活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,我们不光要学好书本上的数学知识,还要学会将书本上的知识,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来,活学活用,这样才真正到达学习数学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