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精华】数学日记模板集合五篇
很快一天又过去了,相信大家这一天里都收获颇丰吧,想必是时候写一篇日记了。日记怎么写才合适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日记5篇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数学日记 篇1
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用到数字,从一件微小的小事,到一件巨大的工程,都是这样。下面我所叙述的,也是一个关于数字的小故事。
我在中秋节的时候制作了一把小杆秤,我想通过这把小杆秤来测出鸡蛋的密度。我把鸡蛋放在秤盘上一称,测得鸡蛋的重量为0.605千克,也就是指:在“质量体积=密度”的过程中,“质量”已经有了,那么关键就在于体积是多少。
要求出体积是多少,那就十分困难了。因为,鸡蛋是一个不规则图形,虽然看起来是一个椭圆体,但又不是十分标准的椭圆体。
“不能用椭圆体的体积公式计算,那怎么办呢?”我正在冥思苦想,“不是可以用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计算体积吗?”我想到了这个方法,马山开始动手做起来。我先从厨房里拿出一个碗来,再把它装上水,可是水必须要装得满满的。
我把碗放在水龙头下,水一点一点地流了下来,我瞪大眼睛使劲盯着碗,手不住地开始颤抖,可我告诉自己:“要坚持下去,不能抖。”终于,水把碗都涨得满满的了。
我赶紧从厕所间里拿出一个脸盆来,这个脸盆必须要没有一点水,否则就会影响数据,导致误差太大。我接着用干毛巾把盆子擦得干干净净,又将那碗水颤颤巍巍地放进了脸盆。然后,又拿起了那个鸡蛋,将它拿到碗的上面,又将它小心翼翼地放进碗中。只见那一瞬间,碗壁四周都溢出了水来。
那些水都溢进了盆里,这个盆子里水的体积就是鸡蛋的体积。我将这盆里的水一点一点地滴进量筒中,并读出了得数,最后结果是10.3毫升。
这样,质量、体积都有了,鸡蛋的密度也就算出来了:0.60510.3=0.058(千克/毫升)。鸡蛋的密度终于算出来了,我十分高兴。
数学总是这样,是在不断探索与摸索中前进的!
数学日记 篇2
摘 要:一个孩子把生活中的数学用日记的形式,条理清晰地记录下来,他就学会了用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去学习、去发现、反思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,进而学会学习。
关键词:数学日记;思维;应用;教学
数学源于生活,服务于生活。学生不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数学,往往就如纸上谈兵。归根到底是缺乏社会生活经验,更多的在于学生并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中数学的习惯,不能灵活运用所学,数学学习成为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。
日记,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好方法,它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,提高表达能力,更重要的是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学生的思想,加强师生间的交流。当一个孩子把生活中的数学用日记的形式、条理清晰的记录下来,他就学会了用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去学习、去反思、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,进而学会学习。
下面,笔者就结合‘数学日记’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,谈谈数学日记在教学中的妙处。
■一、 数学日记,让学生走进生活。
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。当孩子真正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时,数学才是鲜活的,有生命力的。数学日记就是感悟的切入点,让孩子思维鲜活起来,提高学习兴趣。
1。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奇妙。
爱因斯坦说: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。数学日记能让学生更细心地观察生活,体验数学知识的实用性。例如《奇妙的人民币》。
星期六,妈妈带我去大润发购物,买了好多东西。来到收银台一算,一共是346元。妈妈说:妍妍,你已经学过认识人民币了,不如这个钱你来付吧!我说:好,看我的!心想:终于可以露一手了!打开妈妈的钱包,取出3张100元,然后再找40元,可是翻来翻去也没找到40元面值的人民币,6元面值的也没有,这是怎么回事呢?无奈,只能垂头丧气地把钱包还给妈妈!
离开收银台,我问妈妈:为什么刚才我没找到6元、40元面值的人民币?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:傻孩子,人民币只有1、2、5、10、20、50、100元这些面值。40元,可以4张10元,2张20元,也可以先付1张50元或者1张100元,让营业员阿姨找钱。6元也是这样。哦,原来如此呀!人民币可真奇妙!
2。 创新生活中的数学应用。
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:学习数学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!就是让学生通过创造数学来学习数学,教师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。例如《测量土豆的体积》。
星期天,妈妈要烧青椒土豆丝,这是我最爱吃的菜。想起老师上课教的体积计算,突发奇想: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呢?
我把土豆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着,这可是个不规则物体呀!妈妈见我发愁的样子,就问:华华,怎么了?我在想怎么计算土豆的体积。妈妈看着我夸赞地说:华华,真爱动脑筋!想想找其他东西来帮帮忙?妈妈这一提醒,顿时灵光乍现。我找来一个长方体透明保鲜盒,量出长宽高分别13 cm、13 cm和15 cm。先倒入10 cm高的水,然后把一个土豆放入水中(浸没),发现水面接近12 cm。我很快求出这个土豆大约的体积:13×13×(12—10)=338(立方厘米)。
成功了。我开心地跑去告诉妈妈,妈妈直夸我聪明!
3。 总结生活中的数学现象。
艾宾浩斯研究表明:识记后需要反复的保持和再认,才能达到最好的.记忆效果。数学日记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同时,及时发现,及时总结,例如《超市购物》、《花园中的数学问题》……这就是一个知识的再认识和总结的过程。
■二、 数学日记,学生心灵的需要。
作为教师,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,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,然后根据学生需要进行适当满足,再激发更高一级的需要。数学日记形式不拘一格,内容丰富多彩,根据不同孩子设置相应的学习要求,满足孩子的需要。
1。提高作业兴趣。
数学日记作为作业的另一种形式,让学生从枯燥的习题中解脱出来。同时,它不受课本制约,写自己想写的内容,童话、心得、反思……天马行空,发散学生的思维。例如《百兽之王的由来》,富有童趣,想象力非凡。
很久以前,森林经常有狩猎者闯入。长老们决定推选一位百兽之王,保护小动物们的安全。
摔跤、奔跑、拔河……一系列的比赛,看得小动物们眼花缭乱,目不暇接,心想以后的安全终于有了保障。
猴子咚咚是长老中最有学问的。它认为‘百兽之王’不仅勇武,还要聪明。它说:现在,还有最后一关,谁答出来,谁就是‘百兽之王’!请听题:森林里有一棵桃树,小猴子每天从树上摘下一些桃子分着吃,第一天摘下总数的■,以后2天分别摘下当天树上现有桃子的■、■,一共摘3天,还留下35个桃子。请问,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?
咚咚刚说完,台下就发出了热烈的讨论声。刚才还因赢了比赛而得意扬扬的豹子、狮子们,个个耷拉着脑袋,想不出答案来。狐狸聪聪躲在角落里,打着如意算盘:支持谁,好处才最多呢?只见它眼珠骨碌一转有了主意,它偷偷来到老虎叮叮旁,极其奉承地说:叮叮,您想当‘百兽之王’吗?叮叮说:当然想,可我不知道答案。聪聪狡猾地笑了笑说:我知道呀!我们是最好的朋友。我只告诉您,只要让我跟在您身边就行。叮叮拍了拍胸脯说:没问题!聪聪得意地凑到叮叮耳边把解题思路说了一遍:这题呀,要从余下35个桃子入手,倒着往前推,第3天摘了现有的■,那余下35个对应的就是(1—■),占现有的■,以此类推,树上原有50个桃子。为了让叮叮更好理解,聪聪列了一张表格:
■
听聪聪分析完,老实的叮叮如获至宝,它开心地走上擂台,公布了答案。从此,老虎就成了百兽之王,肩负着保护小动物们的责任,而狡猾的狐狸一直跟在老虎身旁,便有了以后狐假虎威的故事。
2。 增进情感交流。
——生生交流。如今,网络已经普及生活各个领域,学生把数学日记上传到QQ群、微信朋友圈,互相欣赏,互相留言。这是群体思维的碰撞、情感的交流,更是体验成功的需要。
——师生交流。数学日记让笔者体会着孩子们的浓浓爱意,感受着日记带给孩子们的欢乐。细致的观察,灵动的思维,适时的表扬……数学日记成了师生间心语交流的通道。
3。 体验成功的乐园。
成功的体验可以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思考、学习。笔者经常组织学生朗读数学日记、互改数学日记、全校性的数学日记展评、投稿评选等活动。同时,笔者把日记收集起来,制成一本图文集,孩子们看着自己的日记收集到文集中,成功感油然而生,更加乐写、爱写。
■三、数学日记,学生成长的摇篮。
数学日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。因为数学日记,孩子们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,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,更好地增强实际应用能力,是学生成长的摇篮。
1。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。
苏霍姆林斯基说:观察是儿童智慧最重要的能源。数学日记打破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式,发现一般人发现不了的问题。例如《商家的圈套》。
国庆假期,妈妈带我去商场买衣服。兜兜转转,在商业大厦看中一件黄色的连帽卫衣,穿在身上帅帅的。营业员阿姨说:现在酬宾促销,满一百返五十抵用券,这件衣服499元,可返200抵用券,相当于打6折,很划算!妈妈一听很开心,让营业员阿姨开票。我在旁边思考着,不对,一点都不划算,于是我一边说着不喜欢,一边把妈妈拉走。
刚走没几步,妈妈说:为什么走呀?挺好的,还有抵用券。我说:妈妈,你听我给你算一算,赠送的200抵用券,还需继续去消费,假如下面我们买的衣服还是499元,用了抵用券,前后一共付掉798元,798÷998≈800÷1000=0。8,也就是8折。再送的100元券还要继续消费,这就进入商家的圈套了。这下老妈才恍然大悟,直夸我聪明。
来到曼巴特,又一次看见心仪的衣服,这次妈妈再也不要抵用券,直接打6折付款。今天真是开心,既买到喜欢的衣服,又省了钱。看来学好数学用处大大的。
聪明的孩子,独到的见解,如若没有细心观察的好习惯,对数据准确合理的分析,如何能看穿商家的圈套呢?
2。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。
润物无声是教学的最高境界。数学日记让学生养成时时观察的好习惯,通过多种途径(上网、查阅资料、与大人交流等)收集资料。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用语言表达数学思想和内心情感的机会,增强实际应用能力,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养。
3。 自我反思的镜子。
反思是一面镜子,不断的反思,才会有不断的进步。学生通过数学日记,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、思维方式、解决问题的策略……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改正不足,不断提高数学能力。同时,数学日记给教师提供大量的信息,从中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,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,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,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,使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,使教学更优化。
宇宙之大,离子之微,火箭之速,化工之巧,地球之变,日用之繁,无处不用数学。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,有了生活的支撑,孩子才会认为学习数学是有用的。数学日记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,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,更欣赏了数学的奇妙。
数学日记 篇3
“数学日记”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,记述自己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。数学日记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,更重要的是它相对客观地再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情况。通过日记的方式,学生可以对自己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,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,还能激发他们用“数学日记”去观察生活。
数学日记要记的是自己对数学的发现、思考、感受以及采用的数学方法等,数学日记记录的东西不局限在某个方面,它的材料和内容是无拘无束的,可以是课上的、课下的、生活中的、听来的、看到的、实践的……
1.写数学认知
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,理解了什么,掌握了什么,还有哪些地方不清楚,都可以写。通过写,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,加深对数学知识尤其是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,督促学生有目的地对知识点进行整理,以实现新知的内化。
例如一位同学在学完认识“米、厘米”后写的一则数学日记:“今天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,回家后,我用米尺一量,才知道我的身高只有121厘米,我爸爸的身高179厘米,爸爸比我高58厘米,我的脚长19厘米,爸爸的脚长26厘米,我比爸爸的脚短7厘米。”
以前在教学这一内容时,学生对厘米的长度很模糊,通过实践记数学日记,学生不仅对厘米长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,而且对“比……多……,比……少……”的数学题得到了实践。
2.写数学活动
学生在写数学日记时,可以记录课堂上是怎样思考的,是怎样动手操作的;在学习的过程中,小组讨论交流时,是怎样说的,怎样想的,同学怎样说的,老师怎样说的;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,自己是怎样做的,同学是怎样做的,老师是怎样指导的。这样,写数学活动的过程,就是自己向同学学习的过程,也是自己对知识总结的一个过程。
3.写数学思考
写数学思考,是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主要内容,可以写反思:如学习态度、学习方法、学习习惯、学习兴趣,还可以写回答问题的方式,对老师的建议,等等。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又多了一条交流的绿色通道,从而架起了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,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,对知识的掌握、理解程度,以及学生对讲课方法的建议。
例如:有的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到:“老师,你知道吗,最近一段时间我上课老是走神,精力不集中……”有的同学写到:“王老师,你讲得太慢了,有时也太啰唆了。”还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到:“我们好想在课堂上多做一些数学游戏,能在玩中学,学中玩,效果会更好些。”
由此可以看出,数学日记就如同一面镜子,时刻提醒教师不断了解学生,改进教法。
4.写数学应用
经常指导学生写应用型的数学日记,会极大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,拓展学生的数学能力,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再看这位同学写的:“今天下午放学后,妈妈带我到超市买东西,我们买了4袋巧克力,每袋l元8角5分;买了4个面包,每个面包1元1角5分;还买了一袋面粉,23元6角,我是这样计算的,1袋巧克力和1个面包加在一起正好是3元,再乘以数量4,共12元,再加一袋面粉共35元6角,与发票上的一致。”
从这则日记我们发现,学生在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,探索数学规律,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“简便运算”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,学生通过写数学日记,不仅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,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与体验生活。
总之,写数学日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,数学日记不仅记录着孩子们瞬间的心灵闪动,更在他们内心深处留下了数学的烙印,能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生活,更细致地观察生活,有效地实现数学生活化,生活数学化。实现了学科间的整合,缩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。让孩子拿起笔来写数学日记吧,“数学日记”可以给他们一双数学的眼睛,体验数学生活,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丰厚回报。
数学日记 篇4
生活处处皆学问,生活中的数学王国里更是奇妙无穷。
记得二年级刚学除法时的一天,我三下五除二便完成了老师布置的数学家庭作业,看也没看就送给妈妈检查。妈妈问我:“你自己先检查了吗?”我满不在乎地说:“这点小菜,简单死了,还要检查?”说完,我就打开电视机,开始欣赏自己心仪的《虹猫蓝兔七侠传》。虽然人在看电视,但由于自己根本就没检查,还是有点心虚,所以我时不时地偷偷瞟上妈妈一眼。突然,我瞥见妈妈的眉头皱了皱,心里不由得忐忑不安起来。两分钟后,果不出我所料,妈妈提高了嗓门,叫我立即关掉电视,去找根小棒来。我边找小棒边嘀咕:“这是要干吗,不是要误了我心爱的动画片了吗?”
我慢腾腾地找来了一根小棒,妈妈让我把最后一题再读三遍,“把一根小棒锯成3段用了6分钟,按这样计算,一根小棒锯10段要用多长时间?”当时的我毫不犹豫就用6÷3=2(分钟),再算2×10=20(分钟)。现在我读着读着,也觉得好像有点不对劲。于是,妈妈让我把小棒掰成三段,问我掰了几次?经妈妈这稍微一点拨,我恍然大悟。原来掰成3段,只要掰2次,所以应该用6÷2=3(分钟)。同样的道理,锯成10段只要锯9次,因此应该用3×9=27(分钟)。妈妈见我重新算出了答案,还讲出了理由,高兴地笑了。然后她抚摸着我的头,语重心长地对我说:“孩子,数学王国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,有些道理不是一层不变的。你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、去思考,才能发现数学王国里的秘密所在。”
这件事虽然过去将近2年了,但它时刻提醒我: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
数学日记 篇5
4月1日 星期三 雨
我们在数学课上学习了“克和千克”,它们是重量单位。
在生活中,我处处都能碰到它。每次妈妈在超市里买东西回来,我就会去用手拎一拎,大概估一估它的重量(是多少克还是多少千克的),看看与实际的重量差多少,然后记在我的小本子上。
今天,我还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。老舅来我家吃饭时,他说他又瘦了,体重变成了65,。我就想:是65斤还是65公斤,如果是65斤,才比我重十几斤。然后我就问老舅:“老舅你的体重是65公斤(千克)吧?”老舅说:“对呀,是65公斤,等于130斤。”我虚惊了一场,如果我把它当成了65斤,那该多瘦呀!
看吧,“克和千克”对我们来说是不是很重要,所以,我们一定要用好它,否则会闹笑话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