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实用】观察日记集锦9篇
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,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,立即行动起来写一篇日记吧。可是怎样写日记才能出彩呢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察日记9篇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观察日记 篇1
20xx年10月3日 天气:晴
今天我起床刷完牙,吃完早餐就去拿了一个纸杯在,就开始拿绿豆!我把绿豆放在纸杯里,再往纸杯里面加水。然后把纸杯放在了阳台上就开始了泡绿豆。我想绿豆快点发芽、长大。今天绿豆是硬的,到了第二天就应该发一点芽了吧!我坐在旁边等着、盼着。
20xx年10月4日 天气:晴
今天,我的小绿豆果然发了一点芽了!发出来的芽是白色的,有些绿豆已经脱皮了,整个身子光溜溜地。我惊讶的发现杯子上水位的那个地方有一条绿线,为什么呢?我问了妈妈,妈妈说:“绿豆中含有绿色色素,绿色色素浮在水面上形成一条绿色的线”。原来是这样呀!我明白了。
20xx年10月5日 天气:晴
今天我的绿豆发的芽大了一些了,并且全部第一脱皮了。杯子里的绿豆绿白相间美丽极了。我拿了一支没有墨水的笔,想把那些浮在水面上的绿豆皮压下去,有一个绿豆皮被我压下去了又浮起来了,我把它压下去它又浮起来。。。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妙计就是把绿色的皮压在白色的绿豆底下,果然成功了,它就没有再浮起来了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?
我很开心!更期待着绿豆可以吃的那一天。
观察日记 篇2
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——“泡豆子”,老师刚说完,全班同学都非常惊奇,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,有的同学问:“怎么泡豆子呢?”有的问:“老师怎么不布置其他作业,而布置泡豆子呢?”还有的问:“泡什么豆呢?”这时老师说:“布置这项作业是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耐心和观察能力,大家泡什么豆都可以,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家长。”
放学后,我飞快地跑回家,顾不上换衣服就去拿了四五把黄豆放在桌子上,一粒粒黄豆在桌子上滚来滚去,像一个个淘气的小娃娃,着急地想让我帮助它们快快长大。我闪电般地拿来一个小盆子,把豆子放进去,再接了多半盆水,有的豆子慢慢地浮了起来,还有许多豆子躺在盆底香甜地睡大觉。我不知道怎么回事,妈妈耐心地对我说:“沉下去的豆是优质豆,能发芽,浮起来的豆是烂豆,不会发芽,最好把烂豆捞出来。”我急忙把烂豆一个一个,仔仔细细地捞了出来,豆子就泡好了。晚上该睡觉时,可是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,总是想着第二天豆子会有什么变化。
第二天,我早早地起了床,就去看我泡的豆子了,咦,怎么没水了,但豆子又肥又大,原来豆子把水统统喝光了,我急忙给这些可爱的豆子接了一盆可口的水,然后就去上学了。
第三天,我想豆子一定发芽了。想着我就起床去看豆子了,但豆子像是跟我作对似的,安安静静地躺在盆子里,我失望极了,可是,豆子看上去好像比昨天大了一些。有的把衣服都撑破了,还有的换了一件新衣服,白嫩白嫩的,像一张张孩子的笑脸,豆子的变化太有趣了。
第四天,老师要检查了,很多同学泡的豆子都发芽了,可我的豆子还和昨天一样在睡觉,还没发芽,哪怕只是一点点芽也可以呀!这时,我觉得我的豆子不大对劲儿,会不会是我的豆子有问题呀?放学后,我一到家,没等放下书包就飞快地跑去问奶奶,奶奶说:“有可能咱家的豆子放的时间太长了,有三四年了。”我听后,恍然大悟。
通过对豆子的观察,我不仅看到了豆子在水里的变化,更学到了薪的知识,一定要选好豆种。
观察日记 篇3
昨天上午,王燕翔用一把从外面拾来的小铁铲来挖泥土。听他说,他在树丛旁挖洞是为了寻找蚯蚓。我说:“现在怎么会有蚯蚓呢?那么热!”可他仍然在往泥土里挖着,要找到埋在土里的蚯蚓。 我不阻止他了。过了几分钟,王燕翔惊奇说:“看,有蚯蚓!”我听见了,顾不上我的事情了,飞快地凑过去,问:“蚯蚓!?哪儿?快,快给我看一看啊!” 他顺手指给我看。只见那蚯蚓在王燕翔的小铁铲里动,里面还有一些泥土。他把蚯蚓放在地上,要我们一起来观察。蚯蚓在向有泥土的地方爬,大概是要吃泥土呢!但是,他不吃土,而是爬向草地。我见了,急忙取出一根树枝挡住它的去路。蚯蚓见到了,以为我在逗它,就在那疯“跳舞”,我吓了一大跳,毛骨悚然地丢开树枝,对王燕翔说:“你看,这不吓人?”“哇,是的,很吓人!”说完,他转身去挖蚯蚓了。
“你看,右边的泥土旁有一条蚯蚓!果然不出我所料,泥土里藏着一条蚯蚓。它不停地动着,似乎想要掉下来。 瞧,这就是我观察蚯蚓的记录! 站 长 陈老师
观察日记 篇4
叮铃铃、叮铃铃,下课了,到了大课间的时间,同学们有的下跳棋,有的下军棋,还有的下围棋。
我和陈子涵一起下五子棋,可是同学那么多挤着一起下,怎么办呢?于是我们就规定谁输了就换另外一个没有下的同学上,我基本没有输过,因为我老是赢。
新一局比赛我却输了,是因为陈子涵来了个双三,我觉得很不自在。等了很长时间,我和陈子涵又一起下,因为上局我输了,所以我就当白棋了,下的很激烈的时候,陈子涵堵错了我的路,我就赢了这一局比赛。
通过这次下棋,我明白了失败是成功之母,所以你不可能老赢别人,别人也不可能老赢你,只要你努力,就一定会有收获。
观察日记 篇5
小狗睡觉的时候先找一个安静的小角落,伸了个大懒腰,四条小腿卷缩在一起,嘴巴吐出来舌头,摇着的小尾巴,看上去可爱极了。
它睡觉必须在晚上关灯时我们睡了的时候才会睡,睡觉时只要一听见什么声音,就会汪汪直叫,直到那个声音停下来,它才停下,然后卧在窝里头压着脚,继续睡。
观察日记 篇6
4月3日 星期6
天气:阴
今天爸爸帮我从街上买了几十只蚕,说要我写观察日记。 我拿来装蚕宝宝的盒子,我怕他们拉屎,所以特意在里面放了些纸,这样既卫生有可以随时保持盒子的清洁了,真是一物两用。盒子里的蚕宝宝用他那饥不择食的嘴,不停的吃着美味的桑叶,好像永远吃不饱似的。蚕的身体有10节,每节都有4条腿。小小的眼睛露出渴望成为飞蛾的眼神。爸爸对我说:“看样子,下个星期3就咬脱皮了。
4月7日 星期3
天气:阴转多云
今天早上。我看了看蚕,发现蚕不吃不喝,神情萎靡的卧在一边,我心想:该不会病了?于是我连忙喊醒熟睡中的爸爸,他睁开朦胧的睡眼,不耐烦地说:“我说了今天蚕脱皮。这个现象很正常。”说完又睡了。我听了美滋滋的上学去了,心想:中午应该就能看到蚕脱皮吧。
中午回来的时候,我发现蚕又在神采奕奕的吃桑叶,我看了看跟原来没两样,我心想:会不会脱皮就是长大呢?带着这个疑问,我问了爸爸,爸爸肯定了我的想法:蚕一生要脱5次皮,然后化成茧,最后又化成飞蛾,在这期间成为茧的丝可以做被子,衣服。飞蛾生玩蛋后就会便死了,孩子你一定要学习蚕默默为人类奉献的精神,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。”
夏天的时候,天气很热,我在小河边玩耍,跟在身后的小狗不停地摇着尾巴,还把舌头伸得长长的。
我头脑里冒出一个问号——狗为什么要吐舌头?它不累吗?为了找到答案,我翻阅了很多资料,终于在《十万个为什么》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。原来,人和动物身体表面都有汗腺,会分泌汗液,热量通过汗液的分泌散发到体外。而狗的身体表面没有汗腺,它的汗腺长在舌头上。于是,在炎热的夏天,为了维持正常体温,狗只好伸出长长的舌头,来散发全身的热量。
通过这次观察,我发现了狗吐舌头的.秘密,也明白了一个道理:我们要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事,才会有更多的收获。
观察日记 篇7
5月24日星期三晴
今天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到操场住院观察门卫叔叔种的植物。
我远远的就看到每个植物都覆盖着一层塑料。走近看,还有一颗颗闪亮的小水球,看上去宛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闪闪发光,我上网查了查,原来它有蒸腾作用。接着,映入我眼帘的是玉米,身长大约十一厘米左右,形状一节一节的,颜色绿油油的,共有三小片,有的直着腰,好像是一名威武的军人;有的微微低下了头,好像是害羞地欢迎着自己同伴的到来;还有的抬着头,大概想要欣赏蔚蓝的天空吧!
后来,我问了问门卫叔叔这是怎么种植的。门卫叔叔说:“先撒上种子,然后给种子浇水、施肥等步骤。
原来,植物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呢!
观察日记 篇8
那天,爸爸给我捉了一只蜗牛,最多不过1cm7mm它长着半透明的身体,螺旋形的壳上有3个圈,最中间那个圈最明显,还是凸出来的。漂亮极了。它可胆小啦!碰一下触角,触角就缩了起来。碰一下身体,就全身都缩起来,好一会儿才会探出脑袋呢!
几天后,我发现蜗牛缩在壳里不动了,给它菜叶也"一声不吭".我伤心极了,问爸爸这是怎么回事,爸爸说:"这是蜗牛在冬天常见的情况,没事的。""不过,这是为什么呢?""首先对蜗牛来说,壳是很重要的。除了保护的功能以外,在过冬时也很重要。你问我现在这只蜗牛为什么缩在壳不出来,是因为蜗牛是要冬眠的。"爸爸继续说,"蜗牛冬眠,并不是为躲避严寒。蜗牛能经受得住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。
你应该知道熊为什么冬眠吧?"我很快回答道:"因为冬天没什么东西吃呗。""对。蜗牛也一样,就是因为没东西吃。它冬眠时,先躲到墙角落里,然后从足腺分泌出一些粘液,将壳口封上一层防风的薄膜,就安心地睡上一个冬天。所以它当然不出来喽。""那第二年春天是,它就会醒来,对吧""当然喽,你有见过熊在第二年冬天醒来的吗?肯定不可能,要不然就得一直睡觉了……"我又高兴了起来:"哦,原来如此!"
观察日记 篇9
昨天小记者去戚城公园游玩,我也是小记者,当然少不了我。
来到公园,那里已经有小记者精神十足的等着。人到齐了,我们跟着记者叔叔、阿姨们在公园转了很大一圈,来到河边,我们把包放下,记者叔叔说:“今天我们在空地上体验各种各样的游戏,请大家配合。”
第一项游戏,分组并取名。同学们议论纷纷,都很想给自己组取好名字,我们组有人说:“我们就叫冠军队吧!”“不错!”有人说:“多好的名字啊!”我们还为大家唱了一首歌。小记者们高兴的蹦啊!跳啊!
第二项是齐心协力,结果是别的组赢,我们组虽然很快但是有一个人犯规了,取消了比赛成绩,我们不服输。
还有好多游戏,比如:“老鹰捉小鸡、水果蹲。。。。。。真是有趣极了!
记者阿姨让同学们讲一下活动收获,大家说的都很棒,并期待下次相聚。